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发布时间:2024-06-04 11:54:05 来源: sp20240604

  5月2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四川省有关负责同志围绕“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  切实担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四川使命”介绍了相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四川考察,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说。

  2023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今年一季度,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

  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黄强介绍,四川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科技、产业、教育、人才一体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牵头组建技术创新中心或创新联合体,大力鼓励、激励、包容颠覆性、前沿性、引领性创新,重视“从0到1”创新,促进科研成果加快转化。目前,已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绿氢、钒钛、人形机器人等7个创新联合体,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多个重要产品。

  四川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产业基础和科研优势,开展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把人工智能作为一号创新工程,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和推广应用,打造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和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

  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的环境,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完善人才培养的引育机制等,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吴群刚介绍,四川重点部署了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今年还将启动前沿技术领衔科学家专项,对入选的高层次人才实行长周期支持。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黄强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突出“一体化”和“高质量”,强化两大城市联动,优先推进成渝主轴发展壮大,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联手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集群,共同打造西部科学城和西部金融中心。

  产业协同发展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亮点。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介绍,川渝携手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技术创新链“四链”融合,启动实施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着力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特色消费品4个万亿元级产业,在产业配套、平台建设、品牌培育等方面协同发力。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是全国首个跨省域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约占全国的1/7。

  四川和重庆正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共同打造了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极深地下实验室、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生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正在加快推广应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还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出一系列“川渝通办”便民事项,让群众更好享受同城化便利生活。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肩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重任,四川加快建设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2023年四川粮食产量达718.8亿斤,创26年来新高。“我们以硬措施保护耕地,去年净增50万亩耕地,复垦了4.2万亩撂荒地。”黄强说,四川还着力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川推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将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们正在推进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建成后装机规模约8000万千瓦。”代永波介绍,作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和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四川已建成7条特高压直流、9条500千伏交流的送电通道,正携手重庆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的产能基地。

  四川牢固树立上游意识,自觉扛起上游担当,2023年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绿色是四川鲜明的底色,我们会持续用力保护、用心呵护。”黄强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8日 04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