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在牧民最需要的地方(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发布时间:2024-06-05 06:25:52 来源: sp20240605

  巴特尔(右)正在为乡亲测量血压。   本报记者 贾丰丰摄

  虽是5月末,高原深处的青海省德令哈市蓄集乡浩特茶汗村仍然狂风劲吹,村子中央的村卫生室里,医生巴特尔正在为前来就诊的村民群普力测量血压。“比起前两天,血压降了不少,但还是要控制饮食、按时吃降压药。”血压监测结果让双方都踏实不少,但巴特尔还是多叮嘱了几句。“很多村民平时喜欢喝酒吃肉,患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比较多,帮他们做好健康监测和饮食管理格外重要。”他说。

  作为浩特茶汗村的一名村医,巴特尔已从医27年了。平均海拔3000多米,辖区面积上千平方公里,浩特茶汗村是当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一个村子。“由于放牧需要,大家居住比较分散,但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必须得跟上。”多年的从医经历让他习惯了不紧不慢的说话节奏,显得沉稳而坚实,“特别是到了夏天,大家都到海拔更高、距离更远的夏牧场去放牧,我也会带着帐篷和常用药品,跟着去安营扎寨,尽管有时候没啥患者,但只有去了,咱这心里才踏实。”

  在巴特尔家里,四驱皮卡、摩托车、自行车一样不少。“它们没少出力,摩托车已经骑坏4辆了!”指着饱经风霜的“老朋友”,巴特尔古铜色的脸上泛起微笑,“还有手机,也换了好几部,通讯录里有全村每一家的联系方式,24小时开机!”打交道多了,在巴特尔心里,为每个患者都建了一本“活病例”。

  一年冬天,正是草原最冷的时节,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正在熟睡的巴特尔。山后的调西突发阑尾炎,疼得在床上打滚。“顾不上漫天风雪,我发动汽车往那赶,但路上的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尽管给车轮上挂了防滑链,可雪大风急、山路结冰,陡峭处,车子直往后溜,情急之下,我把麻绳穿在防滑链上……”12公里的路,巴特尔走了两个多小时,“我们接上调西,连夜送往市医院,及时治疗,虽然路上折腾,但好在结果顺利。”当时的险情听得人心里发怵,而巴特尔说得云淡风轻,“我从小在这个村子里长大,为乡亲们做点什么,这都是应该的。”

  如今,乡亲们的生活逐步改善,很多人选择在德令哈市安家,村里留守的人越来越少,但即便这样,巴特尔依然不离开村里。“哪怕只有一户乡亲,也得让他们在有需要的时候找得到医生!”为此,巴特尔特意留着家里的两匹马——“前山和后山的草坡,有好几家的夏牧场,由于太过偏远,有时骑马走小路比骑摩托走大路更方便!”

  这几年,随着当地旅游的火热,巴特尔的工作又增添了新的内容——为需要的游客做好医疗服务,“315国道就从卫生室门前经过,但咱这儿海拔高,经常有游客需要吸氧、休息,咱必须得做好服务!”谈及未来打算,这名魁梧的蒙古族汉子说:“希望乡亲们都健健康康、家乡越来越好,只要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守护下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7日 13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