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发布 

发布时间:2024-06-05 01:23:50 来源: sp20240605

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杨曦)据自然资源部消息,5月2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的第一届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大会上,全面反映我国管辖海域地质资源环境全貌的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性成果正式发布。该成果填补了我国海洋区域地质国情调查的空白,在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了解,自1999年以来,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直接领导下,在财政部、外交部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60多家单位、千余名海洋地质工作者,历时20余载,开创性地实现了我国管辖海域20个国际标准图幅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取得了基于海量实测数据的“图、书、库”系统性成果,实现了数据集聚、原创发现、理论认知、技术进步等创新,为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管理等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取得五项代表性成果:

一是有效提升了海洋资源环境国情认知水平。首次以实测资料为主,编制了中国海及邻区综合性、原创性、多层次的海洋地质系列图件29张,形成了一套志书性著作,全面展示了我国管辖海域地形地貌、沉积物类型与分布、地层结构、构造特征、矿产资源、环境地质等基础地质信息。

二是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科学认识。创新提出了“东亚洋—陆汇聚带多圈层作用”等理论模式,建立了中国海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统一了中—新生代地层格架,构建了四大海域晚第四纪标准钻孔,完善了中国海域地貌分类体系,推动了西太平洋边缘海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三是积极开展成果应用服务。新发现并命名地理实体780个,其中388个获国务院批准,在海洋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摸清了海域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和固体矿产的分布特征,总结了成藏成矿规律,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找矿靶区;编制了10余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海洋地质资源环境图集,有效服务环渤海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区域协同发展。

四是实现了调查装备技术整体跃升。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船舶平台和技术装备,初步构建了“星空地海井”调查技术体系,建立了“多维多参量立体综合调查”等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方法20余套,制定了海洋地质调查规范和标准15项,调查能力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是建成了我国海洋区域地质大数据中心。收录了中国海域16种调查数据、五大类分析数据、10类成果图件,形成758个数据集,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全流程数据有效衔接,为深化海洋基础地质及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扎实有效的数据保障。

(责编:杨曦、高雷)